国务院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意见:中国AI产业迎来算力基建黄金期
7月31日,国务院审议通过的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正式确立了中国AI产业的顶层发展框架。这份纲领性文件首次将“算力、算法、数据”三大基础要素并列为核心支撑,明确提出强化算力供给、推动AI规模化商用,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以基础设施为根基的系统性推进阶段。
算力被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。《意见》将智算云等新型基础设施列为重点支持对象,要求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。这直接呼应了当前AI产业的核心痛点——随着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,推理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。摩根士丹利预测,2025年全球推理算力规模将达到训练算力的3倍。政策加持下,智算中心建设将迎来高速发展期。
地方配套已火速响应。上海率先推出“算力浦江”计划,发放6亿元算力券,通过30%的补贴降低企业用云门槛。这种政府引导的市场化手段,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在AI转型中的算力成本困境,为政策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区域样板。
技术企业同步推进底层革新。阿里云发布面向AI优化的Alinux 4操作系统,实现CPU/GPU/AI芯片的异构协同;新立讯则通过虚拟化技术突破实现云服务器“秒级创建”。在绿色算力领域,液冷技术将数据中心PUE降至1.12,能耗降低超40%,使算力增长与“双碳”目标形成协同。
随着政策、资本与技术三重驱动,中国正在构建世界级的AI算力基座。当算力如水电般普惠可及之日,便是“人工智能+”全面重塑千行百业之时——这场由顶层设计点燃的智能革命,正从基础设施层加速驶向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