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上一年省下百万?揭秘大厂都在用的FinOps“抠门”哲学
成本失控是许多企业的噩梦。本文将揭秘互联网大厂如何通过一套名为FinOps的“抠门”哲学,实现云上每年节省百万成本的奇迹。
“上云容易,管云难,控制云成本更是难上加难!” 这可能是很多CTO和运维负责人的心声。账单金额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,却不知道钱具体花在了哪里,为什么花。
而那些顶级的互联网大厂,却似乎拥有一种“魔法”,能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,将云成本控制在最优区间。这套魔法,就是 FinOps——一种融合了财务、技术和业务的“抠门”管理哲学。
FinOps不是简单的“省钱”,而是“聪明地花钱”
它的核心目标是在不影响业务性能和发展的前提下,实现云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本的精细化管控。
大厂“抠门”三板斧:
可视化: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
痛点:传统的云账单就像一张超市小票,只有总价,没有明细。
FinOps做法:通过成本分摊和资源标签,将庞大的账单按部门、项目、产品甚至单个功能进行拆分。让每个团队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本,从而对成本负责。(阿里云成本中心支持此功能)
优化:砍掉浪费,释放潜力
痛点:存在大量“僵尸资源”(已停用但未释放的资产)和“过度配置”(分配了远高于实际需求的资源)。
FinOps做法:
资源优化:定期清理闲置磁盘、弹性公网IP和未绑定的负载均衡。
规格优化:将性能过剩的实例降配,或改用性价比更高的实例族。
采购优化:针对稳定负载,使用预留实例券;针对可中断任务,使用抢占式实例,最高可节省90%的成本。
运营:将成本意识融入企业文化
痛点:技术人员只关心性能,不考虑成本。
FinOps做法:建立跨部门的FinOps团队,定期召开成本复盘会。将成本指标纳入技术团队的KPI考核,让开发者在写代码时就能养成“成本意识”,从源头上避免浪费。
FinOps是一场文化变革。它告诉你,省钱不是财务部的独奏,而是技术、业务和财务的协奏曲。通过这套体系化的“抠门”哲学,像大厂一样每年省下百万云成本,并非天方夜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