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二十条”来了!企业如何搭上数据资产入表的快车?
国家“数据二十条”的出台,正式确立了数据作为资产的地位。对企业而言,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本文将解读政策核心,并给出数据资产化的云上实践路径。
“数据二十条”明确提出要探索数据资产入表,这意味着数据将和厂房、设备一样,正式成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“资产”。这对企业的数据治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据要成为“资产”,必须先过“三关”:
权属关:数据确权是前提
挑战:企业内的数据来源复杂,涉及用户个人数据、运营数据、第三方数据等,产权不清则无法入表。
云上实践:利用阿里云数据资源平台,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打标,明确数据的来源、归属部门和合规级别,为确权打下基础。
质量关:数据质量是核心
挑战:混乱、不准确、不完整的数据毫无价值,甚至可能是负资产。
云上实践:通过DataWorks等数据开发治理平台,建立从数据接入、清洗、加工到质检的全链路标准,确保入表的数据是高质量、可信的“标准件”。
估值关:成本计量是基础
挑战:数据资产如何计价?初期可按成本法计量,即归集在数据采集、治理、存储、分析过程中发生的可识别成本。
云上实践:阿里云成本中心可以精确追踪企业在数据相关云产品上的投入,为数据资产的成本归集提供清晰、可审计的账单依据。